执著铺就成功之路
——人文学院何朝银老师专访
凤凰历经了熊熊烈火的考验,终于浴火重生,成就永恒;毛毛虫承受了作茧自缚的痛苦,最后破茧成蝶,化身美丽。如果说追求成功的过程好比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那么执著便是铺就这路的基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多少古老的故事见证了执著的力量。而今,怀着无比钦佩的心情,我们采访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的何朝银老师。不久前,何朝银老师对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研究”成功申请了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学科课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何老师成功背后的感人故事吧!
反思革命,为历史的空白“补课”
在很多人眼中,社会学是一门“冷门”学科,就业前景并不广阔;在社会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又远离当今社会的焦点,几乎无人问津。可是何老师偏偏选择了这个“冷门”学科的“冷门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何老师只是淡然一笑:“我否认社会学是冷门学科这一说法,也并不认为差序格局的研究对当代社会没有多大意义。首先,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种方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社会学有着丰富的土壤,诸多社会热点如农民工问题、户籍改革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社会学的发展。至于差序格局的研究,我更觉得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对中国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接着,何老师为我们详细阐释了“差序格局”的含义。他告诉我们,“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都是革命,而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断绝血缘亲疏关系。在我国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中,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由于充满革命色彩,一直是一片空白。从这个层面上说,我的研究也是出于学术关怀。”何老师如是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何老师与记者谈及科研过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成功是要先用努力来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的。它需要你付出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汗水。其实之前我也曾两度申请过国家课题,不过都没能成功。第一次是由于态度不够端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次则更是遗憾,本来已经入围了,可是因为格式不够规范,也没能成功申请。今年是第三次了,我及早就着手准备,查阅大量资料,并多次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因而获得了成功。”
何老师还告诉记者,收集资料是科研过程中最大的难题。由于行政区划多变,同一家档案馆在不同时期分属不同的地区,他就曾多次辗转来往于闽侯、晋安区档案馆,非常辛苦。而且原始档案中找不到明确的学术概念,需要研究者找到物质载体。此外,课题申请的写作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比如第一段话只有十几个字,我却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推敲才最终确定”,何老师谈及此事仍记忆犹新。
其实,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悔是一种追求,憔悴是一次欣慰。
守住寂寞,科研路上再度起航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几多辛苦,几多努力,何老师终于盼来了胜利的曙光,成功申请了国家科研课题。
“这仅仅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科研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去完成。我仍需沉下心来,耐住寂寞,不遗余力搞科研,争取研究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何老师这样总结道。
作为一位社会学的老师,他还对社会学系的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而非牢笼,不要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而应博览群书、全面发展;第二,要正确认识、客观评价社会学这一专业,坚信每个专业的存在都有其大展光芒的价值风采;最后,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引发思考,经常提出新想法。
生活其实很简单,用汗水浇灌,让自己辛勤成长。正如学术研究,一步一个脚印执著前进,才会有成果生根发芽。不为名利所羁绊,不因光彩而自满,何朝银便是这样一个为科研而不懈奋斗的良师,他告诉我们何为追求,何为执著,何为成功!
人文学院 金慧、潘鑫、钟恩泽、罗晗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