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观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5-29 浏览次数: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抛开社会上种种不良的思想观念,树立自己的师德观,显得十分重要。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作为刚步入高校教学的我来说,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监督之下,而且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培养良好的师德观,我要求自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形势教育是树立师德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道德的灵魂。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以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高校教师必须站在对世纪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事业在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全局来认识铸造师魂的重要性。铸造师魂就是要培养高校教师具有忠诚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具有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禁的教师意识和奉献精神,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自觉地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第二、谦虚好学,刻苦钻研。我把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己奋飞的起点,通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总之,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问。但是,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那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第三,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在教学法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然,爱学生不是一味地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虽然老师也是普通的一员,有自己的个性,也会发火,但是教师要受师德的限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个性,而不能意气办事。

四、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之,高校教师应自觉抵抗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努力成为社会公德的表率。毕竟,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的兴衰与发展、国家成败与繁荣。为此,高校教师在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中肩负着传承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陶冶师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