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以下简称非保协会)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此次实践队旨在以泉州木偶戏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7月9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前往西湖畔的闽台缘博物馆和锦绣庄木偶艺术馆,在丰富的展物中了解闽台的血脉相亲,在各具特色的锦绣木偶上看到闽台的文化交流及木偶戏的创新与活力。
“太漂亮了!”队员们一走进泉州锦绣庄木偶艺术馆便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纷纷迫不及待地摆弄起馆中的精致木偶。锦绣庄艺术馆以弘扬中华艺术精品为己任,除了藏有木偶制作艺术家江加走先生及江派木偶传人的作品外,还有各种根据提线木偶形象及原理制作出的精美礼品和儿童益智玩具,在提线木偶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了提线木偶的原汁原味,并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为海峡两岸同胞,世界各地文化艺术人士之间的交流作出贡献。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闽台缘博物馆,馆内的提线木偶展更是体现了海峡两岸文化的一脉相传、同根同源:闽台双方的提线木偶无论在形象还是戏剧表演上都相近相通,这个盛行于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地区,在台湾被称为嘉礼的提线木偶戏也是台湾民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民俗表演,是福建与台湾共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如闽台缘博物馆墙壁上刻的诗句“抽刀难断水,闽台一家亲”。
在对泉州木偶戏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在处处可见的历史建筑中,队员们窥探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大气磅礴。本次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向身边的亲友介绍泉州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自己也会多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为城市,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文学院 黄珊珊 黄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