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2-10 浏览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权是20106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批通过的,为全国第二批招收MSW的高校,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具体运作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MSW教育是依靠学院社会学系与应用心理学系专业师资力量主办,现有本校全职师资26名,聘请校外行业导师9名。全职师资队伍中教授9名,副教授15名。依据师资力量,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力足培养能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下设五个专业方向:企业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管理。

社工教学实践平台,主要有我院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领办的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省级教学平台。同时还有签约的福建省内外的13家社工机构。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为提升学生实务工作能力和撰写实务类毕业论文提供基础。本系教师成立的榕树社工服务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提升教师的实务水平。

社工教学理论平台,主要有我系教师负责的国家侨办的“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2022年成立)、“福州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闽侨智库福州大学中心”三个智库中心,通过社会工作的研究为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建言,将相关社会政策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政策建议。

学位点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校研究生院的规定,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实践、论文撰写、论文送审、论文答辩等一套体系,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2021年招生97人,2022年招生91人;授予学位的分别是89人和76人。每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后的学生有的继续升学,有的从事公务员或者到高校担任辅导员。

(一)目标与标准

福州大学 MSW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上述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五个研究方向培养全面人才的导向:

1、企业社会工作,重在培养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甘满堂教授和罗小锋教授。

2、老年社会工作,重在培养养老服务和管理的人才。方向负责人魏德毓副教授。

3、司法社会工作,重在培养社区矫正和管理的人才。方向负责人林胜教授。

4、家庭社会工作,重在培养家庭生活服务、家庭婚姻咨询服务和困难家庭救助等方面应用和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赵陵波教授。

5、公益慈善事业管理,重在培养能胜任公益慈善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宣传推广、专业服务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方向负责人甘满堂教授和王杰副教授。

(二)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

现师资队伍主要由社学系和心理学系教师组成,现有9名教授,15名师副教授,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70%以上。

2022年一名教师晋升教授,一名教师晋升副教授; 2022年引进副教授1人。校外行业导师正高2人,副高3人,中级3人。师资队伍强大,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的需要。一年建设中,师资队伍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2022年一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五位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达到教师比的20%,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一:2022年教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级别

姓名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级别

甘满堂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A

陈丽君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

阮韵晨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

张延吉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

胡溢轩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

陈凤兰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


2、科学研究

本专业师资团队在202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现共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近五年来获得教育部、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共10项,市厅校级课题50多项,横向课题11项。2022年到校科研经费在60万元,人均科研项目达6项。2022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篇,人均1篇,其中在SSCI论文3篇,国内一级核心论文5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部。

同时,社会工作学专业导师与国家侨办、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宗教与社会事务厅、卫计委、司法厅、公安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侨联、省外办、省台办、 省老龄办等有较多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侨办的“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2022年成立)、“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闽侨智库福州大学中心”三个智库平台。咨政建言获国家领导人批示一件,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一件,被中央、省部级采用10多篇。

3、教学科研支撑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202212月确定计划投入98万元进行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提升。具体如下表

表二: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1

箱庭沙盘

2

个案工作云数据智能反馈平台软件

3

3D社会工作全景化虚拟仿真竞争对抗平台

4

个案室交互式一体机

5

小组工作云数据智能反馈平台软件

6

常态化录播一体机

7

录播系统

8

3D虚拟社区自治共治技能提升平台软件


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尤其是个案、小组的教学。

4、奖助体系

奖助体系主要有全日制新生入学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2021年发放11.6万元,2022年发放13.1万元,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由于学制只有两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资助的比较少。

(三)人才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

1)明确“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以“立德树人” 为首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进专业伦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去,特别强调社工专业“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工职业伦理教育。创办榕树社工机构,以学院专业教师项目负责人,社工研究生为项目社工,在教师示范引领下,在社工服务实践中培养学生利他主义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以及奉献精神。 同时,学院书记在铜盘校区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践行劳动教育的基地。

2)夯实组织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在落实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将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外出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了解社情民意,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达标创星、标杆支部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兼顾推动学院建设发展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推进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在学生宿舍打造“旗峰书院”,并建立“旗峰书院”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有效性。

3)搭建学术平台,加强学术引领思政建设。围绕“学术引领、传承经典”的思想路线,积极打造“厚学弘道”“旗山群学讲坛”学术品牌活动,承办福州大学“格致大学堂”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讲座等形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知名社会学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诚信,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在“研究生学术专栏”定期展示研究生学生成果及学术新闻,营造活跃学术氛围。

4)当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者。教材选用马工程教材,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管理。针对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网络有规矩”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的教育引导和党风、教风、学风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通过宣传电子屏、QQ 工作群、楼道悬挂、班会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学系占据主导地位。

2、师德师风建设

1)健全师德师风培育机制,营造重德养德的良好氛围。首先是成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各项中心工作中。每学期对全院教职工进行思想动态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其次组织开展常规化学习教育。通过定期的全院教职工大会、各系(部门)工作会议以及线上 qq、微信群等方式,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主要内容,及时地传达并组织广泛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2)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在新生开学典礼中行拜师礼,在毕业生毕业典礼中行拜师礼,以文化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传帮带作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帮助新教师快速提高综合素质,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持班导师制度。选拔年轻的优秀教师,下派学生班级担任班导师,通过班导师的锻炼,使其进一步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以良好的师德引导和感染学生,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疫情期间,组织教师成立“教师党员疫情防控先锋岗”,为疫情期间需要外出就医的学生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达20余次。

3)强化师德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坚持领导听课制,成立教学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加强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监督。针对学科特点,加强“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网络有规矩”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4)建立师德考核奖惩标准,督促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学院坚持以师德为先,完善教师激励机 制,大力褒奖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干部选拔、评优评奖等相关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同时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考察列入年度考核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本学位点设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师德师风事件。

3、招生选拔

福州大学为 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年报录比 812022年全日制录取线高于国家线 40 分以上,生源质量良好。推免生接收强调“宁缺毋滥”的原则,强调推免生在学习和研究能力应当高于一般学生,且所学学科相关或者相近,本年度接收推免生1名。

4、课程教学

今年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新增《社会工作前沿研究》、《社会工作职业素养》两门课程,尤其是《社会工作职业素养》课程,聘请合作机构导师为学生开设课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实务能力。

5、导师指导

强化导师责任制,严格课学教学、课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四大环节学分管理工作。在毕业论文环节,实施预答辩制度,强化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同时邀请校外资源参与办学。聘请省内外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界行业精英实为校外社工导师,定期来校做讲学指导,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将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实务指导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

6、实习实践

1)实践教学的管理。福州大学 MSW 教育中心负责实践方案制定与实践督导工作,以加强对于专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本中心编写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MSW 专业实践手册》(专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各个实践阶段学生应完成的实践工作量,必须在修满实践一基础上修实践二。实践一主要是机构参观,参与促进公益组织建设,了解不同机构的运作、管理;实践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技巧和方法。实践二教学的开展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组织合作协议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入校或者采用线上方式,向学生进行宣讲,继而有学生综合研究方向等方面因素,初步选定自己有意愿的实习机构,进而由实习机构对学生进行面试,选择适合的学生到机构实习;另外一种选择是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研究项目,到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每个阶段实践完成后,由教育中心组织教师组成考评组听取学生进行实践汇报,并结合实践单位的意见,考核学生实践成绩。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与省内外声誉比较好,具有专业实践督导的社工机构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现建有13个实践教学基地,2022年新增福建省致和社会组织孵化与创新中心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3)实践指导。实践一教学主要由课程教师和 MSW 中心共同指导;实践二则主要由机构导师指导的日常实践,校内则由各自导师负责,MSW 中心主要负责追踪学生在机构实践情况以及机构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形成“实践——反馈——实践”的循环机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4)社会调查实践的开展。2022年暑期,本系承接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22年福州社工调查。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是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和研究项目,每三年一次在全国61个城市追踪调查,为建立我国第一个社会工作行业的专属数据库,为社会工作行业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性数据。2022年是本项目第2次调查。通过调查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从事社会工作的情怀。

7、学术交流

2022年学术交流主要通过承办会议,在会议中和专家学者展开交流。承办的会议如下:

1320日,合作承办闽宁合作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举行)。论坛由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宁夏社会工作联合会、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等单位共同发起,闽宁两地120余位高校师生、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负责人和专业社工参与。闽宁两地的社工机构代表与社工代表围绕两地社工合作机制及常态化,以及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精准扶贫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2710日,联合承办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社区研究分论坛,线上进行。

3)承办中国环境社会学年会工作,时间,202212月,线上。

4)承办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司法社会工作年会,202212月,线上。

5)承办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22年学术年会“共同富裕与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暨福建省社会学会年会,202212月。

6)承办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22年学术年会“构建幸福养老体系”分论坛暨福建省老年学学会年会,原计划202212月,后因疫情影响,推迟到202328日在南平市建阳区顺利举办。

承办学术会议不仅有助于提升本专业的办学声誉,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拓宽了学术视野,增进了对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的认识。

(四)质量监控

1、分流淘汰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专业学分的基础上才能参加毕业论文的开题,若果没有修满所需专业学分则延期毕业。同时,实践要求必须修完实践一学分基础上才能选修实践二的学分。

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制定的规范,同时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预答辩。论文送审后根据送审结果,有的修改后参加答辩,如果是两个一般或者不及格的则延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查重不符合学校规定的一律不得参加论文送审。

2、学术论文撰写

学生要符合硕士学位授予要求,必须在在国内正规刊物(cn刊号)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者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论文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优秀奖不列入)、参与智库建言获得省级以上单位采用。这一措施符合国家多元化考察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和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现今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获奖四人次,两篇建言获得采纳。

3、学位论文

1)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必须与社会工作相关,而且在论文开题前按照学校开题要求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时,学院导师组对论文是否与社会工作专业有关进行严格把关,如论文选题与本学科无涉,不予以通过。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暑期在机构的实习,结合机构的实务工作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所以学生论文选题结合实践或实务的相关度高,对于社会工作实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本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符合学校制定的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学生查重率必须在15%以下,无学风道德问题。论文送审主要是学院送审和研究生院送审两种,均采用“双盲”的形式,即由两位匿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研究生论文评审。论文评审分为优、良、一般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论文评优主要根据评审是否全优和答辩委员会是否评定为优,两次均为优才能推荐参加学校优秀了论文的评审。

在论文质量方面,随机抽查已通过答辩的论文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写作规范、内容充实并有一定创新、无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的论文比例达到 100%

3)加强对论文答辩的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的过程采取导师投票回避制度,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修改,由学位点审核后才能提交。

4、学风教育

1)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推进研究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工职业伦理教育,特别强调社工专业“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伦理特征,牢固树立利他主义精神,奉献意识。社会学系同学通过参加本系组织的社会调查、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学术会议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提升专业能力,而且也增加对社会的深层次认识,增加爱国主义意识,人文主义情怀,社会奉献精神。

2)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结合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实践、预备党员培训班等平台,对照社职业伦理及先进党员标准,规范了党员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党组织的先进性、模范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研究生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生党员入党人数不断增加,研一同学申请入党研究生比例在 90%以上; 2022年,毕业班研究生党员共32人。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3)学术道德水平、科研竞争力显著提高。我院的“厚学弘道”、“旗山群学讲坛”等学术品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弘扬人文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周晓虹教授等学术名家的引领,形成了浓厚的关注社会,热心于读书与研究的学习氛围,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四组队参加福州市社工联合会主办的案例大赛,获得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三组。2022年第八届全国司法社会工作年会,一位同学论文获得二等奖,两位同学获得三等奖。社会工作研究生在实习期间,都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一半同学获得实习单位优秀实习的表彰与荣誉。

5、管理服务

研究生教学设有专职的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课程教学、期末课程考试、毕业论文送审、论文答辩安排等工作。同时,设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工作,协调学生组织开展各项社工活动。专业对于学生关注的奖学金和评优等,根据学校规定进行公示,并详细解释学生提出的疑议。

为了管理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本专业设立MSW中心,中心主任由专业负责人担任,下设两个副主任。中心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安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以及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对外交流活动等事务。

6、就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高,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每年就业率基本保持在 90% 以上,其中 20%左右的同学从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不仅仅业务能力过硬,而且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做事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精神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多数人能够迅速成为所在单位工作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本学位授权点本年度的特色和成效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建设

我系教师积极为福建地方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讲课、评审等社会服务,助力福建地方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20224月,兼任福建省老年学学会会长甘满堂教授应邀参加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双十条”政策实施成效调研,其中福州为现场调研,其它地区因为疫情影响,改为线上调研。甘满堂教授还负责报告撰写工作。8月,魏德毓老师参与福建省共青团组织的福建省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评审;9月,甘满堂教授带领社会工作者专业研究生参加福州市老年学学会承办的“老年人智能手机公益培训项目”。福州市老年学学会在福州市多个社区举办公益专场培训活动;10月,王杰老师参与宁德市蕉城区乡镇社工站评估;11月,福州市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宁德市柘荣县乡镇社工站年度评会,甘满堂与王杰带领三名社工研究生赴柘荣县进行现场评估,并实地走访4家乡镇社工镇,在评估的基础上,就乡镇社工站建设如何创特色品牌提出建议;11月,甘满堂应福建省社会工作者联合会邀请为全省社工督班培训班授课;12月甘满堂应宁德蕉城区社工总站邀请,为宁德蕉城区乡镇社工站全体社工讲授主题为“乡镇社工站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的专题讲座; 1229日,与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联合承办“提高老年人康养理财意识,防范养老养生诈骗”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场活动主要是发放宣传材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邀台江闽都民俗歌舞团表演“婆姐送平安”暖场。本活动为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在福建省社科联资助下,联合福州市鼓西街道、西湖公园管理处等单位共同举办。这些社会服务提升了本专业在福建地方建设中的影响力,使得本专业在省内办学获得良好的声誉。

(二)教学和科研注重实务与地域特色

1、课程改革。针对本专业教师实务经验较为欠缺的问题,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在《社会工作职业素养》、《公益慈善》等课程和社会工作坊邀请福建省知名社会工作机构为学生授课,讲授社会各工作机构管理和督导,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开展的经验。这些分享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工作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专业存在的不足。

2、科研平台推动地域特色研究。我系教师负责的国家侨办的“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闽侨智库福州大学中心”三个智库中心,通过社会工作的研究为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建言,将相关社会政策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政策建议。这三个智库平台主要进行侨乡社会治理的研究,而福建是著名的侨乡,学生通过参与侨乡社会的调查,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有助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侨乡社会工作。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自评,虽然上一年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解决,但是自身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有三点:

1、学校缺乏专业督导

本校MSW实习督导由本校导师与实习机构导师共同组成,由于平时我系老师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较重,难以有时间进行实习现场督导,有时连电话与互联网交流都较少。因此,学校导师对于学生实习的督导还是有限度的。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外聘的社工督导难以进校

2、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发表比较少

社工专业硕士全日制学制为二年,时间较短,一年级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二年级上学期主要是专业实践。造成学生由于忙于专业学习,无法将社工实务和理论相结合,积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3、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开设不足。近年我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中小学、高校担任辅导员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普遍反映需要增设学校社会工作的方向和相关课程,有助于他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好的推广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学院在本次自评活动中,发现在教师实务能力、专职督导、加强校社合作与国际合作、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创业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将在2023年建设中加以改进。

1、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校与福利机构交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福州大学MSW培养质量。具体办法有聘请台湾社工老师来我校授课,安排我校MSW赴台高校学习与福利机构实习。

2、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结合有关福建侨乡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和实务的研究,服务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侨乡社会问题既是我国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具有跨国性,需要在侨乡开展相关调查,开展实务研究,使侨乡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寻根寻梦之地,促进华人社会的认同。

3、探讨开设学校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的可行性,主要是导师和授课教师的师资是否满足需要。在不具备独立设置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工作坊开设系列相关讲座来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认知,以及开展实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