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2-25 浏览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权是2010年6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批通过的,为全国第二批招收MSW的高校,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具体运作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MSW教育是依靠学院社会学系与应用心理学系专业师资力量主办,现有本校全职师资25名,聘请校外行业导师8名。全职师资队伍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依据师资力量,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力足培养能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下设五个专业方向:企业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管理。

社工教学实践平台,主要有我院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领办的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另外还有签约的福建省内外的6家社工机构。福州市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省级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为提升学生实务工作能力和撰写实务类毕业论文提供基础。同时,教师成立的榕树社工服务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提升教师的实务水平。

社工教学理论平台,主要有我院社会学系教师负责的“福州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闽侨智库福州大学中心”两个智库中心,通过社会工作的研究为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建言,将相关社会政策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政策建议。

学位点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校研究生院的规定,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实践、论文撰写、论文送审、论文答辩等一套体系,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2020年招生90人(其中非全日制45),2021年招生97人(其中非全日制47);授予学位的分别是73人和89人。每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后的学生有的继续升学,有的从事公务员或者到高校担任辅导员。

(一) 目标与标准

福州大学 MSW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上述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五个研究方向培养全面人才的导向:

1、企业社会工作,重在培养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甘满堂教授、罗小锋教授。

2、老年社会工作,重在培养养老服务和管理的人才。方向负责人魏德毓副教授。

3、司法社会工作,重在培养社区矫正和管理的人才。方向负责人林胜教授。

4、家庭社会工作,重在培养家庭生活服务、家庭婚姻咨询服务和困难家庭救助等方面应用和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赵陵波教授。

5、公益慈善事业管理,重在培养能胜任公益慈善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宣传推广、专业服务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甘满堂教授、王杰副教授。

(二)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

现师资队伍主要由社学系和心理学系教师组成,现有8名教授,14名师副教授,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70%以上。

2021年有两名教师晋升教授,1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同时2020年引进副教授1人,2021年引进副教授1人,讲师1人。校外行业导师正高2人,副高2人,中级3人。师资队伍强大,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的需要。

2、科学研究

本专业师资团队在202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2021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4项,现共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20项。近五年来获得教育部、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共10项,市厅校级课题50多项,横向课题9项。20年到校科研经费在73万元,21年到校科研经费在92万元,人均科研项目达5.5项。近2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篇,人均4.3篇,其中在SSCI论文3篇,国内一级核心论文5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人均0.64部。

同时,社会工作学专业导师与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宗教与社会事务厅、卫计委、司法厅、公安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侨联、省外办、省台办、 省老龄办等有较多的合作关系,现有“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闽侨智库福州大学中心”两个智库平台。甘满堂、林胜、郑新夷等每年都有3-4篇咨政建言被各级部门采纳,近两年学院教师多篇建言被上级部门采纳,其中被省领导批示2次,《福建省侨情专报》采用28篇,省委采用9篇,《中国侨情专报》采用6篇,中办采用8篇。

3、教学科研支撑

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2021年获得福建省社会学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同时,为了提升实务教学效果,学位点加强案例库建设。学位点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鼓励专业课程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收集经典的实务工作案例教学。同时积极申报案例库建设教改课题,先后获得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社会工作案例库建设项目一项,福州大学司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外语案例库建设项目两项。

4、奖助体系

奖助体系主要有全日制新生入学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2020年发放12.2万元,2021年发放11.6万元,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由于学制只有两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资助的比较少。

(三)人才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

1)明确“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以“立德树人” 为首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进专业伦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去,特别强调社工专业“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工职业伦理教育。创办榕树社工机构,以学院专业教师项目负责人,社工研究生为项目社工,在教师示范引领下,在社工服务实践中培养学生利他主义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以及奉献精神。

2)夯实组织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在落实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  动,将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外出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了解社情民意,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达标创星、标杆支部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兼顾推动学院建设发展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推进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在学生宿舍打造“旗峰书院”,并建立“旗峰书院”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有效性。

3)搭建学术平台,加强学术引领思政建设。围绕“学术引领、传承经典”的思想路线,积极打造“厚学弘道”“旗山群学讲坛”学术品牌活动,承办福州大学“格致大学堂”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讲座等形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知名社会学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诚信,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在“研究生学术专栏”定期展示研究生学生成果及学术新闻,营造活跃学术氛围。

4)当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者。教材选用马工程专业教材,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管理。针对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网络有规矩”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的教育引导和党风、教风、学风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通过宣传电子屏、QQ 工作群、楼道悬挂、班会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学系占据主导地位。

2、师德师风建设

1)健全师德师风培育机制,营造重德养德的良好氛围。首先是成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各项中心工作中。每学期对全院教职工进行思想动态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其次组织开展常规化学习教育。通过定期的全院教职工大会、各系(部门)工作会议以及线上QQ、微信群等方式,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 围绕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主要内容,及时地传达并组织广泛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2)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在新生开学典礼中行拜师礼,在毕业生毕业典礼中行拜师礼,以文化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传帮带作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 帮助新教师快速提高综合素质,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持班导师制度。选拔年轻的优秀教师,下派学生班级担任班导师,通过班导师的锻炼,使其进一步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以良好的师德引导和感染学生,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3)强化师德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坚持领导听课制,成立教学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加强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监督。针对学科特点,加强“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网络有规矩”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4)建立师德考核奖惩标准,督促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学院坚持以师德为先,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大力褒奖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干部选拔、评优评奖等相关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同时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考察列入年度考核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本学位点设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师德师风事件。

3、招生选拔

福州大学为 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近两年,每年报录比 4:1。全日制录取线高于国家线 30 分以上,生源质量良好。非全日制学生2020年招收45人,2021年招收47人。推免生接收强调“宁缺毋滥”的原则,强调推免生在学习和研究能力应当高于一般学生,且所学学科相关或者相近,因此近两年没有接收推免生。


4、课程教学

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课程五门,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五门,选修课十一门),职业素养课四门,以及实践课程(实践一、实践二) 组成。课程核心培养社工高级管理人才,设有必修课程: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高级实务、社会福利与政策、社会工作伦理,提高社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以及科研能力。今年我们专业有两篇案例入选全国社工专业硕士百强案例。同时,课程设置根据学位点所在学院学科情况, 由心理学教师开设《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婚姻与家庭服务》和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有关心理咨询与服务的技巧。2021 年心理服务技能大赛,有一位社工专业硕士获奖。社工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设置相应,为了促进福建省慈善公益事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开设相应的研究方向,还开设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的课程,课程由专业教师和校外慈善事业知名人士共同授课。人口老龄化和依法治国是我国主要热点,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和司法社会工作,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有资格申请学位。非全日学生教学采用周末和节假日上课的模式,同时结合任课教师开列参考书目进行自学。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采取线上上课的模式。

5、导师指导

强化导师责任制,严格课学教学、课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四大环节学分管理工作。在毕业论文环节,实施预答辩制度,强化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同时邀请校外资源参与办学。聘请省内外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界行业精英实为校外社工导师,定期来校做讲学指导,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将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实务指导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

6、实习实践

1)实践教学的管理。福州大学 MSW 教育中心负责实践方案制定与实践督导工作,以加强对于专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本中心编写有《文社会科学学院 MSW 专业实践手册》(专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两个实践阶段学生应完成的实践工作任务、工作量,同时强调必须在修满实践一基础上修实践二,否则不予以参加实践二。实践一主要是机构参观,参与促进公益组织建设,了解不同机构的运作、管理;在研究一年级第二学期期间,由任课教师组织,每生不少于次数5次。实践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技巧和方法,原则要求研究生在社工机构、养老机构、慈善基金会等单位进行实践,实习时长600小时,实习从当年7月至10月中旬至。每个阶段实践完成后,由教育中心组织教师组成考评组听取学生进行实践汇报,考核学生实践成绩。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与省内外声誉比较好,具有专业实践督导的社工机构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现建有12个实践教学基地。2016 年与我系甘满堂教授等教师创办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实践基地,获得福建省联合示范基地项目的支持。

3)实践指导。实践一教学主要由课程教师和 MSW 中心共同指导;实践二则主要由机构导师指导的日常实践,校内则由各自导师负责,MSW 中心主要负责追踪学生在机构实践情况以及机构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形成“实践—反馈—实践”的循环机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7、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与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社会工作系等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夏令营、交换生等项目,联合培养 MSW 研究生。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暂时中断。同时,邀请这些高校的社工教师为学生开展线下或3线上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质量监控

1、分流淘汰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专业学分的基础上才能参加毕业论文的开题,若果没有修满所需专业学分则延期毕业。同时,实践要求必须修完实践一学分基础上才能选修实践二的学分。

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制定的规范,同时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预答辩。论文送审后根据送审结果,有的修改后参加答辩,如果是两个一般或者不及格的则延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查重不符合学校规定的一律不得参加论文送审。

2、学术论文撰写

学生要符合硕士学位授予要求,必须在在国内正规刊物(cn刊号)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者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论文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或者参与导师智库建言被采用。这一措施的实施,20年和21年学生都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缪榕情、李佳宁、陈慧琳、陆守楠、代吉琳的论文在学会会议中获奖,黎广彦、李嘉虹的论文在《江汉大学学报》、《福州大学学报》等较高级别的刊物中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3、学位论文

建立一套健全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工作制度,写作规范有:毕业论文写作规范、选题规范;工作制度有:开题答辩、毕业论文预答辩、毕业论文查重等工作制度。

1)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必须与社会工作相关,而且在论文开题前按照学校开题要求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时,学院导师组对论文是否与社会工作专业有关进行严格把关,如论文选题与本学科无涉,不予以通过。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暑期在机构的实习,结合机构的实务工作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所以学生论文选题结合实践或实务的相关度高,对于社会工作实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本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符合学校制定的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学生查重率必须在 15%以下,无学风道德问题。

2)论文送审主要是学院送审和研究生院送审两种,均进行“双盲”,由两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研究生论文评审。论文评审分为优、良、一般和不及格四个等级。送审成绩必须是两个良以上,才能直接参加论文答辩;如果送审成绩一个良、一个一般,论文修改后参加答辩;如果送审成绩两个一般,必须经过修改,三个月以后再次送审;如果有出现不合格,则必须经过修改,六个月以后再次送审。论文评优主要根据评审是否全优和答辩委员会是否评定为优,两次均为优才能推荐参加学校优秀了论文的评审。

在论文质量方面,随机抽查已通过答辩的论文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写作规范、内容充实并有一定创新、无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的论文比例达到 100%。

4、学风教育

1)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推进研究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工职业伦理教育,特别强调社工专业“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伦理特征,牢固树立利他主义精神,奉献意识。社会学系同学通过参加本系组织的社会调查、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学术会议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提升专业能力,而且也增加对社会的深层次认识,增加爱国主义意识,人文主义情怀,社会奉献精神。我院研究生念可薇成功给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福建省首例在读女研究生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并入选 2018 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0 年福建省“崇德守信好青年”。

2)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结合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实践、预备党员培训班等平台,对照社职业伦理及先进党员标准,规范了党员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党组织的先进性、模范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研究生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生党员入党人数不断增加,研一同学申请入党研究生比例在 90%以上;毕业班研究生党员比率在90%以上,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3)学术道德水平、科研竞争力显著提高。我院的“厚学弘道”、“旗山群学讲坛”等学术品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弘扬人文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周晓虹教授等学术名家的引领,形成了浓厚的关注社会,热心于读书与研究的学习氛围,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获得社工专业硕士百强案例两篇,先后有 8 人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1 篇,两人在全国司法社会工作年会论文获奖,3 人在福建省首届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二等奖等奖项。社会工作研究生在实习期间,都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一半同学获得优秀实习的表彰与荣誉。

5、管理服务

研究生教学设有专职的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课程教学、期末课程考试、毕业论文送审、论文答辩安排等工作。同时,设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工作,协调学生组织开展各项社工活动。专业对于学生关注的奖学金和评优等,根据学校规定进行公示,并详细解释学生提出的疑议。

为了管理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本专业设立MSW中心,中心主任由专业负责人担任,下设两个副主任。中心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安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以及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对外交流活动等事务。同时,编写有《文社会科学学院 MSW 专业实践手册》,作为指导实践教学的规范性文件。

6、就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高,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每年就业率基本保持在 90% 以上,其中 20%左右的同学选择在社工机构就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不仅仅业务能力过硬,而且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做事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精神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多数人能够在三五年内成为所在单位工作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本学位授权点的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建设

1、利用专家与学科影响力,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社工、养老、社区治理等政策与规划制定与宣传。本学位点甘满堂教授等为省民政厅专家顾问,积极利用专业知识推进福建省社工、养老与社区治理工作开展,如推进福建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标准制定,社工与志愿服务宣传等。

2、助力扶贫事业。响应教育部 MSW 参与扶贫的号召,考虑福州市援助宁夏固原,本学位点也选择固原市原州区作为 MSW 教育扶贫对象,目前已做三类教育扶贫援助工作,一是派社工师生赴固原培训扶贫干部,二是每年都邀请固原市民政局领导率公益团体负责人组队来福州培训交流,三是链接福建省慈善基金会援助固原社会组织开展扶贫工作,累计邀请固原市民政与公益行业负责人来福州 10 人次,链接善款二十万余元。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获得2020年中国社工协会教育协会的认可和嘉奖。

3、承接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与社会调查项目,增进师生专业实践机会。利用本学位点教师创办的福州市榕树社会工作中心平台,参与承接政府社工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第三方评估、社会调查项目等,每年获得的服务资金在50万元。如在福州马尾和罗源县探索“三社联动”模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区微公益项目,打造了公益集市、社区公益金、业委会增能等特色品牌,形成了社区需求与社区资源高效链接、促进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水平的双提升。

4、疫情期间的心理服务。疫情爆发以来,本学位点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心理疏导的号召,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力量投身到防疫抗疫工作中,开展公益讲座、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与督导,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5、服务周边社区公益实践活动。本学位点利用榕树社工中心争取的经费,积极在福州大学城所在的闽侯县上街镇开展乡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与互助养老、外来工子弟学校支教、民营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等活动。乡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与互助养老项目,主要活动内容为对乡村老年协会负责人进行培训,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外来工子弟学校支教活动主要有共度六一节项目;民营企业员工援助计划主要包括员工生日会、员工子弟四点钟课堂等。

(二)导师队伍中实务经验丰富

1、以社会学与心理学为班底的 MSW 专业课教师普遍都有社会服务方面的实务经验,他们有的自办社工机构,通过申请项目来增加实务经验;有的则在社会组织中兼职服务;也有被聘请为政府社会服务部门顾问,如我院甘满堂教授就是福建省民政厅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专家顾问,社会组织建设专家顾问,比例达71.42%。

2、注重和实务经验丰富地区开展经验交流,定期派遣教师到香港、台湾、广东等实务经验丰富地区学习和交流,或邀请相关机构负责人、研究人员到我校开展实务交流。

(三)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1、明确“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以“立德树人” 为首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进专业伦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去,特别强调社工专业“先做人后做事”的职业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工职业伦理教育。创办榕树社工机构,以学院专业教师项目负责人,社工研究生为项目社工,在教师示范引领下,在社工服务实践中培养学生利他主义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以及奉献精神。

2、夯实组织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在落实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将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外出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了解社情民意,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达标创星、标杆支部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兼顾推动学院建设发展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推进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在学生宿舍打造“旗峰书院”,并建立“旗峰书院”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有效性。

3、搭建学术平台,加强学术引领思政建设。围绕“学术引领、传承经典”的思想路线,积极打造“厚学弘道”“旗山群学讲坛”学术品牌活动,承办福州大学“格致大学堂”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讲座等形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知名社会学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诚信,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在“研究生学术专栏”定期展示研究生学生成果及学术新闻,营造活跃学术氛围。

4、当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者。教材选用马工程教材,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管理。针对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网络有规矩”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的教育引导和党风、教风、学风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通过宣传电子屏、QQ工作群、楼道悬挂、班会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学系占据主导地位。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自评也反映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有四点:

1、社工师资结构中,拥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教师较缺乏

我校MSW导师多是社会学与心理学背景,擅长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多。年度发表论文数量与水平还是很为可观,但社会工作方面的论文还是偏少。尽管我系老师自己组建社工机构,申请项目,并安排研究生进行项目服务,但都是在边摸索中前进。因此,这种师资状况也影响MSW毕业生实务能力的提升。

2、学校缺乏专业督导

本校MSW实习督导由本校导师与实习机构导师共同组成,由于平时我校社会学系老师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较重,难以有时间进行实习现场督导,有时连电话与互联网交流都较少。因此,学校导师对于学生实习的督导还是有限度的。

3、毕业生社工实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参加我校MSW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的外校教授认为,我校MSW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较强,但在社工实务方面有些经验不足,或许与在校训练不够,社工实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发表比较少

社工专业硕士全日制学制为二年,时间较短,一年级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二年级上学期主要是专业实践。造成学生由于忙于专业学习,无法将社工实务和理论相结合,积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学院在本次自评活动中,发现在教师实务能力、专职督导、加强校社合作与国际合作、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创业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加强教师实务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师资力量提升激励机制。通过资助费用、减免工作量等形式,激励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增强教师的实务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出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尽快将科研转换成论文。同时学院将加大教师发表论文的奖励。

2、多渠道提升社工专业实务能力

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如进行课程的调整,增设与创业创新有关的课程或者聘请校内、校外有相关经验的导师为学生开设专题工作坊,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服务好毕业实习,提高对学生社工实务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实务经验水平。增加签约机构督导的数量,拓宽签约机构督导的来源,加强校内督导与校外督导的定期交流与科研合作。从校、企、学三维需求出发,细化实习目标、内容和流程,进一步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导师和学生职责,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与实习基地开展全方位合作。

3、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校与福利机构交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福州大学MSW培养质量。具体办法有聘请台湾社工老师来我校授课,安排我校MSW赴台高校学习与福利机构实习。

4、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主要是强化导师对于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要求学生为发表高水平论文做准备。同时,对于发表高水平论文学生的指导老师给予奖励,推动导师指导学生撰写高水平论文的能力。